两人听完,虽对那所谓的「琉璃」为何物,尚且一知半解,但陈海还是兴奋地一拍大腿:「林先生您放心!您连水车那样的神物都能造出来,烧个琉璃,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三人相视一笑,那份在生Si与共中建立起的、牢不可破的情谊,如同一团温暖的火焰,让这间简陋茅屋中的寒夜,也变得暖意融融。

        次日,林睿便以「为工曹署寻找新的优质陶土与木料」为名,从官署的卷宗中,找到了一处位於龙编城外十余里、早已废弃的旧陶瓷窑场。那里地处偏僻的山谷,不仅有溪水流过,更重要的是,溪边的沙土洁白细腻,正是烧制玻璃所需的高纯度石英砂!

        他立刻带上了最为信任的李牛和陈海,以勘察地形为名,来到了这处隐秘的山谷。一路上,三人也不忘每日的武学训练。林睿的扎枪,在张嶷的指点下,已变得迅疾如电,每一次刺出,都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李牛的砸枪,则更重势大力沉,一枪下去,足以将碗口粗的树g砸出深深的凹痕;而陈海的打枪,则迅猛如风,枪影连闪,能将前方的灌木丛瞬间扫平。

        地点定下,林睿便利用工曹从事的职权,悄然调集了所需的物料:大量的石英砂、从草木灰中提炼出的硷灰,以及少量用於降低熔点和增加透明度的铅矿石。一座由林睿亲自设计的、结构更为科学的新式窑炉,也在山谷中,被三人秘密地建造了起来。

        烧制,正式开始。在点燃窑火之前,林睿将两块光滑的竹简分发给李牛和陈海,表情前所未有地严肃:「从今天起,我教给你们一样b枪法更重要的东西——实验JiNg神。」

        他指着窑炉,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次烧制,我们都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b如温度,或是某一种材料的份量。这个被改变的条件,我们称之为变数。然後,我们要用这竹简,仔细地记录下每一次烧制时的变数,以及最终烧出来的成品,是个什麽样子。这样,我们才能明确地知道,每一种变化,到底会带来什麽样的结果,从而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一轮烧制,失败了。因为缺乏JiNg确的测温工具,林睿只能先教两人最基础的「火sE判断法」。当他们紧张地打开窑门时,看到的,只是一堆没有完全融化、形态扭曲、浑浊如同泥巴的半成品。

        林睿没有丝毫气馁,他冷静地记录下结论:「第一次:失败。观测火sE为樱桃红sE,温度过低,估算约为八百度,材料无法充分熔透。改进方案:增加鼓风频率,提高温度,目标火sE为橘hsE。」

        第二轮,他们x1取了教训,让李牛负责,用那台新式鼓风机,几乎是不间断地向炉膛内鼓风。结果,炉火很快便从橘hsE,变成了耀眼的h白sE!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窑炉内部传来了爆裂之声!待炉火熄灭,他们看到的,是无数飞溅的、黏在炉壁上的玻璃碎片。

        李牛被吓了一跳:「林先生,这……这是怎麽回事?太危险了!」

        林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引入了第二种更JiNg确的测温法——「金属熔点标记法」。「火sE只能估算,不够JiNg准。」他从怀中取出几枚早已让阿力打好的、指甲盖大小的金属小球,「此为铅球,此为银球。铅遇高热即化,而银,则需在炉火烧至橘h最盛之时方能融解。下次,我们以银球融化为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