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阿牛则挺起x膛,自豪地说:「我姓李!我叫李牛!我爹说,希望我长大後,能像牛一样结实有力气!」
林睿笑着点了点头,将「陈海」和「李牛」这两个朴实的名字,与他们那两张真诚的脸庞,一一对应了起来。
而对於郑安来说,这趟返程的旅途,则更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充满了惊喜的深度访谈。他刻意放慢了行程,时常在队伍休息时,邀请林睿一同坐下,看似闲聊般地,与他探讨各种关於民生治理的问题。
「林先生,」一日,在一片开阔的河滩上休息时,郑安指着远方一片因为缺乏灌溉而显得有些荒芜的田地,问道,「依先生之见,似此等土地,若无大河在侧,又该如何解其乾渴之苦?」
林睿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几座连绵起伏的小山丘上。他沉Y了片刻,回答道:「郑大人,水往低处流,此乃自然之理。但若能善用其势,亦可令其为我所用。山中有水,或为溪流,或为泉眼。我们只需在地势较高处,寻找稳定的水源,然後效仿海角村的竹管引流之法,修筑水渠。甚至,可以在山谷的狭窄之处,用黏土和石块,修筑小型的堤坝,将雨季的丰沛雨水,储存起来,以备旱季之需。此法,我称之为……水库。」
「水库?」郑安默默地咀嚼着这个全新的词汇,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发现,林睿的思维方式,与他所认识的任何谋士都截然不同。他从不空谈仁义王道,而是永远从最实际、最基础的「格物致知」入手,用一种他前所未闻的、充满了逻-辑与实证的理念,去解决一个个具T的难题。
郑安又问起了关於提升粮食产量的问题。林睿便将自己早已构思成熟的「轮作休耕法」与「堆肥技术」,向他娓娓道来。他解释了为何同一块土地,不能年复一年地种植同一样作物,以及如何利用落叶、厨余和牲畜粪便,使其发酵,转化为能让土地恢复肥力的宝贵肥料。
这些观点,彻底颠覆了郑安,乃至整个时代「地力乃上天所赐,用之则竭」的传统认知。他听得如痴如-醉,手中的竹简上,再次密密麻麻地记录下了林睿的每一个观点。他越是深谈,便越是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其脑海中所蕴藏的智慧,简直如同一片深不见底的、浩瀚的海洋。
而在旅途的空暇时间里,林睿自己,也并未有片刻的松懈。他会独自一人,坐在一块僻静的岩石上,从怀中取出那些珍贵的竹片,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规划。一个宏大而清晰的、以交州为根据地的发展蓝图,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知道,这条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心中的那份迷茫与不安,却在这次旅途中,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与强烈自信,所彻底取代。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应对生存危机的穿越者,而是即将成为一个,主动去改变这个时代的、真正的开拓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www.23uu.la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