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轮到智茜,大家都期待着她讲,她却自罚一杯,不愿意讲。哪有这么好的事?众人自是使劲浑身解数撬开她的嘴。智茜捱不过,最后到底是说了。

        智茜是家中次女,父亲在外不常回家,母亲体弱多病,长姐早嫁,此外再无人管束。她自然就养成一副野蛮顽劣的秉性,今天摔坏这个古董,明天得罪那个客人,惹事总没个消停。后来她老子回家,终于知道她那罄竹难书的恶行,一怒之下就教乳母把她的头发剃了,打包送去苏州的振华女校念书。眼不见为净。如今难得放假回来,才说叁句话,又气得老爷差点中风,依旧是家里的最大祸患,收拾不住,最后只好让新来的姨娘钟盼看管这淘气小孩。

        然所谓姨娘是何许人物?插足父母婚姻的第叁者!智茜对这个钟盼素无好感。

        后来道听途说,袁世凯“二十一条”时期,钟盼曾在广东组织排日运动,创设基金会扶持国货,而后又追随中山先生参与护法,世人以汉末魏文昭甄后相况。就是“下嫁”军阀,知道她的人也依旧当她是落水的凤凰,礼敬有加。

        但是智茜不这样想。

        智茜年纪虽小,生长于众声喧哗的民初十年,见证着旧时代家家奉若珍宝的《太上感应篇》变成废纸,知识精英在报纸上笔头论战“科学与人生”“问题与主义”,讲“文学革命”“整理国故”“传统与现代性”,她心里对世事是极有主见的。在教会学校学了外语,读过先代的外交官写泰西风情,外国如何先进,中国又如何落后,也生出匡救时弊的抱负,立志未来要做世界第一的女外交家。

        至于“晚节不保”的钟盼,在智茜看来,就好比“临危一死水太冷”然后水灵灵剃头当贰臣的钱谦益,讲再多现实、苦衷与妥协,眼里容不下沙的少女不理解。她只知钟盼嫁给她的父亲是背弃信仰,是表里不一,是当了小叁还想立牌坊。她看不起。

        不过,参照托尔斯泰所说,一般人所关心却是官禄、财帛、疾厄、家庭、流年喜忌,没有政治、思想和学术——国与民全然打成两撅,知识精英与庶民的悲欢不能相通,是近代中国尤其醒目的状况。智茜与钟盼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小世界,对于外面的饮食男女,却是摸不到边的象牙之塔。普罗大众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追更接地气的消遣,探案、侠义、世情,从才子佳人到鸳鸯蝴蝶……样式五花八门,内核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俗人。

        时值鸳鸯蝴蝶派的经典作品《玉梨魂》即将改编搬上电影荧幕,钟盼与放假归家的智茜初回碰面,就是与另外的叁五太太名媛约好去看这部电影。智茜不喜欢爱得死去活来的故事,答应去看,不过是离了学校,日子忽然无限寂寞,有伴玩总好过独自一人。再则,她想当着旁人的面,狠狠给钟盼一个下马威。

        女人们边吃下午茶边玩牌。智茜故意将盛水的银壶烧了很久,等着钟盼来烫她的手。却不料钟盼午睡晏起,姗姗来迟,毫无接待来宾的意识。一身阴丹士林蓝的半袖旗袍,映衬得肤色冷白,不施粉黛,照旧是女学生的模样。她从旋转楼梯走下来,悄无声息,闲庭信步,悠然拨弄绕进头发的玫瑰色耳坠,但教众人都屏息凝神地等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