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谈面露疑惑,母亲向来关心他学业,如今怎么糊涂了,思忖一下,仍旧认真回答:“国子监。”
“世间读书人何其多,长安读书人不知凡几,比你年长的,比你学问深的比比皆是,他们争破了头,也未必能踏入国子监的门槛,遑论国子学,你不到十二岁,却在国子学读书,所凭为何?”
“……蒙父亲荫蔽,特许入学。”
国子监对学生有年龄要求,十四岁才可入学。
崔谈天资聪颖,虽不像崔谨那般是崔授抱在怀里亲自教导识字,却也是由名师开蒙,一路大儒学士教导不断。
十岁出头学识便超出同龄人一截,皇帝倚重崔大人,对他唯一的儿子,自然多有青睐,特许崔谈入国子监读书。
崔谈先在崇文馆学习一年,后面才转到国子学。
“你经历的所有顺遂得意,大都仰仗你父亲,离开浩荡江海,便是真龙,也只得伏困,再想乘云气、上青天,可就难了。儿啊,人得学会借势、乘势。”
一旁的崔谨听了深受触动,心中泛起淡淡的羡慕,有娘亲真好。
随即释然。
爹爹是不是也常这样为她做打算呢?从前她命悬一线之时,他又是如何痛断肝肠,拼命救她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