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济仁离开後,回春谷药庐的宁静中,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林知暖每日清晨便来到药庐,仔细打扫,整理药材,温习师父留下的医案笔记,不敢有丝毫懈怠。她知道,自己年纪小,又是nV子,想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和展现出足够的专业。
头两日,药庐门可罗雀。偶有村民路过,探头看看只有林知暖一人,便又缩了回去,低声议论着「薛老先生怎麽让个小丫头看家」、「靠不靠谱啊」之类的话。
林知暖并不气馁,她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她也不主动招揽,只是耐心等待,并将之前与师父Pa0制好的、用於防治秋冬风寒的普通药茶包,分装成小份,放在门口显眼处,旁边立了个小木牌,上面用她略显稚nEnG却工整的字写着:「防风寒药茶,自取,分文不取。」
起初无人问津,直到第三日,一个在药庐附近砍柴的汉子,因淋了场秋雨,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犹豫再三,还是厚着脸皮拿走了一包。次日,他竟特意寻来,挠着头对林知暖说:「小丫头,你那药茶……还挺管用,喝了身子暖乎乎的,鼻塞也通了。还……还有不?」
林知暖微笑着又给了他两包,并细心叮嘱:「大叔,这只是预防,若真发了热,还是得来让我把把脉,对症下药才好。」那汉子连连道谢,自此,药庐门口免费的药茶包,开始有人陆续取用。信任,在一碗碗温热的药茶中,悄然建立。
第一个正式来求诊的,是村西头的陈大娘,她抱着不停咳嗽、小脸通红的孙子,满脸焦急,显然是去镇上医馆路途遥远且花费大,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药庐。
「薛老先生不在,我……我这孙子夜里咳得厉害,您看……」陈大娘语气带着不确定。
林知暖没有因为被轻视而不悦,她神sE平静,先请陈大娘坐下,然後仔细观察孩子的面sE、舌苔,又认真听了咳嗽的声音,最後才小心地为孩子号脉。她问得十分仔细:咳嗽是白天重还是夜里重?有痰无痰?颜sE如何?是否发热?饮食睡眠如何?
陈大娘见她问得有模有样,动作沉稳,心中的疑虑去了大半,一一作答。
林知暖心中有了判断,这是外感风寒,内有积滞。她想起师父的教导,孩子脏腑娇nEnG,用药需轻灵。她没有开立复杂的方剂,而是配了一剂药X温和的宣肺止咳散,又另外包了一小撮陈皮、山楂,嘱咐陈大娘回去用这两样煮水给孩子喝,助其消食导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