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朝,永安县,靠山村。
弟弟知秋的病眼见着一天天好了起来,苍白的脸上终於有了属於孩童的红润。此刻,他正和妹妹知夏头碰头地趴在炕上,小心翼翼地把玩着林知暖前几天编来给他们解闷的一只草蚱蜢和一只小蜻蜓。
「姐,你看!牠会跳!」知秋用手指轻轻一弹蚱蜢的尾巴,草编的JiNg灵便在手心里微微一颤,逗得两个孩子咯咯直笑。
望着这温馨的一幕,林知暖心里像是被什麽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投胎转世前,身为心理谘商师,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她唯一的解压方式就是做手工,黏土、编织、拼布……沉浸在创造具T事物的过程中,烦恼似乎也随着指尖的流动被一点点梳理平整。她尤其喜欢草编,那种将自然材料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能带来最原始的心流T验。
「对了!手工解压……」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亮的火柴,瞬间照亮了她的思绪。
在这个时代,难道只有现代人才有压力吗?古代的妇人整日C持家务、伺候公婆丈夫,心力交瘁;读书人寒窗苦读,前途未卜,心中焦虑;即便是富家小姐,困於深闺,难道就没有烦闷之时?一件充满生趣、制作JiNg巧的小玩意儿,或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至少能在指尖触碰的那一刻,带来一丝纯粹的愉悦和心灵的片刻栖息。
小蚱蜢、小蜻蜓这些玩意儿,对孩子是玩具,对成年人,何尝不是一种情绪价值的寄托?还有更实用的,b如小巧的首饰收纳盒、书生案头的笔筒……
想到这里,林知暖的心跳快了几分。草料漫山遍野都是,几乎零成本,需要投入的只是时间和手艺。这简直是目前最适合她,也最适合这个家的脱贫路径!
「爹,娘!我有个想法!」她按捺不住兴奋,跑到外间,对正在商量着开春种点什麽的父母说道。
林大山和王秀娘疑惑地看向nV儿。自从上次「山神指引」找到蜂蜜後,他们再不敢小觑这个nV儿的任何「想法」。
「你们看这个,」林知暖拿起知夏手里的草蚱蜢,「咱们不光编筐编篓,能不能编些这样的小玩意儿,还有更JiNg致些的盒子、筒子,拿到镇上去卖?」
林大山接过那只栩栩如生的蚱蜢,翻来覆去地看,眉头微蹙:「暖丫,这玩意儿JiNg巧是JiNg巧,可不当吃不当穿的,谁肯花钱买这个?还不如多编几个筐实在。」
王秀娘也有些犹豫:「是啊暖暖,编这个费工夫哩,有那功夫不如多打点草绳。」
林知暖早料到他们会这麽想。她不急不躁,拿起一根麦秆,一边灵活地手指翻飞演示着,一边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
「爹,娘,你们想啊。镇上的小姐夫人,她们缺装东西的盒子吗?肯定不缺木头的、瓷的。但咱们这个不一样,这是巧思,是野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