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她慢下来,想到徐逸刚刚说的话:实践中心生产出来的东西,是林思危去找的销路。
她能找什么销路呢?
林思危也是没想到,除了校办厂的人之外,居然还有人这么关心产品的销路。眼下的林思危正盯着吴山海出品鉴报告。
一箱子高级啤酒都要喝完了,之前吴山海的品鉴报告也都送到了顾念申那里。
林思危不欺瞒,说这是校办厂的吴总工写的,谢谢顾叔叔送的那些啤酒,我也喝了,吴总工也喝了,吴总工写出了我心中的想法,甚至比我的想法更细腻、更全面。
吴山海又从市场上购买了一些平价啤酒来比较,其中也包括晋陵啤酒,他对酒品饮品的味觉嗅觉十分灵敏,他发现,晋陵啤酒虽然评上了优质产品,但其实今年的晋陵啤酒口味略有些变化,不如库存货。
于是他去酿酒总厂买二手设备时,特意旁敲侧击打听了一下原委,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啤酒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是大麦、酒花、水和大米。
晋陵地处鱼米之乡,本地大米质量优等,货源充足,大米供应不成问题。
酒花相对复杂,一开始是自主种植,由厂区在市郊购地,从国外引进品种,指导农民进行种植,从而供应酿酒总厂。但现在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价格上去了,农民从自身利益考虑,当然更愿意种植粮食,所以酒花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已经跟不上酿酒总厂的啤酒生产需求。
至于大麦,就更加离谱。原本邻省一直将品质最好的大麦供应给酿酒总厂,但不知为何,北方大城市前两年开始抢购啤酒原料,造成大麦也供需紧张起来,价格上去了,质量下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