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秀一脸不服:“鬼晓得,柳家都不剩几个人了,那两兄弟自从拿回三个院子,在巷子里都横着走路。我看他们就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不知道怎么也能住到鱼骨巷。”
“所以晓得了伐,任你生意做得再大,也想往读书人堆里钻。”林正清得意洋洋,“柳家当年是从庄家手里买的房,不然他家哪配住在鱼骨巷。”
“出了两个状元的庄家?”刘玉秀听巷子里的街坊提过。
事实上整个鱼骨巷前后出个五位状元,十三位进士,其中庄家最为显赫,两百年前有两位堂兄弟先后高中状元。御赐的“双桂”二字被刻在牌坊上,解放前凡是家里有要考试的小孩都要来走走。
如今牌坊就在顾家东边,已是破旧不堪,“双桂”二字也早已失却了颜色。
但在鱼骨巷,风文依然保持多年,即便在读书无用的年代,鱼骨巷的人内心也从没有真正认同。
尤其是顾淮考上京城的顶尖大学,又读上研究生之后,巷子里的街坊总说顾家离牌坊最近,肯定是得了牌坊保佑。
甚至还说,林老师家双胞胎成绩也不错,牌坊又要发力了。
所以听林正清提起庄家,刘玉秀的第一反应就是“状元”。
林正清笑咪咪:“你光知道庄家出了两个状元,你晓得庄家跟咱们的渊源吗?”
“我们跟庄家还有渊源?我怎么不知道,是欢欢乐乐也要当状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