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经》池砚舟看过两页,倪凤岐当时带回来的,现在聊肯定是聊不下去。

        池砚舟带路朝着教堂左侧走去,中途说道:“与其研究这些,我更喜欢探寻建筑背後的故事。”

        “建筑背後的故事?”郑可安将画纸、画笔收入背包中,跟随在池砚舟身後充满好奇。

        “看到眼前这些墓地了吗?”

        “嗯。”郑可安此前也知道教堂左侧是一片墓园。

        “坟地最初是1897年由中东铁路当局设置,埋葬中东铁路第一次勘察队的工程师斯渥尼金,铁路建筑局显赫人物谢尔科夫公爵的家属及其他文职人员,和俄国护路队镇压义和团起义以及日俄战争时毙亡的将士。

        最早只是建立了木结构的小祈祷所,但由於四时八节谒陵祈祷者日众,慢慢扩建演变成为今日教堂规模。”

        郑可安问道:“这个故事你想表达什麽?”

        “这座教堂是为守护建造中东铁路、镇压义和团和日俄战争时期的亡灵,它虽然是教堂建筑艺术上的一颗明珠,同时却也是沙俄侵华的见证。”池砚舟终於将这个观点抛出。

        聊建筑风格拉近关系。

        聊建筑背後的故事表明立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