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之前以为时间还够用,可现在看来时间还是很紧迫的,这些产品做出来了还需要一个推广以及被人接受的过程,所以林海立马就跟着舅公去找了他那个本家。
有生意他自然是要接的,不过砖窑和打铁不一样,得凑足一窑再烧才划算,所以量也大,他算了一下,一次得下五十个煤灶才肯烧,林海也直接下单了,印煤机那边林海也下了五十副的订单,光是定金就花了三十两。
就这样,十天之後,林海就得到了三幅印煤机以及一批半成品的煤灶,林海让舅公给煤灶包上铁皮,自己则是连忙赶制了一批蜂窝煤出来。
蜂窝煤的成分林海记得很清楚,就是煤炭粉,粘土,以及木炭粉或者木屑都行,按照一定b例用水搅合再用印煤机压制,等到晾乾之後就可以烧了。
可其中的成分b例林海却不知道,所以又是得实验,每种b例都制作了二十个。
蜂窝煤制作好了,就是实验其活力大小了,好在煤灶包铁皮简单,林海让舅公弄了二十个出来,然後就是用来烧水。
同样一斤凉水,看那种蜂窝煤的火力旺,再观察蜂窝煤燃烧的时间,这一切都得重新实验,为此林海和李瑶两人足足熬了五天时间才确定出了最佳的蜂窝煤成分。
等到林海忙完的时候,就是夏收时节了,所有人都忙着夏收,林海想请人都请不到了,只好把蜂窝煤的事情耽搁下来。
而夏天炎热,卤料容易变质,且路上的行人也变少了,茶寮的生意也下降了不少,林海为此又研发出薄荷水以及凉茶两种产品来弥补缺口,不过这两种产品虽然销量大,但价格却很低,利润远不如卤料,况且技术简单,没几天市面上就出现仿制品,气得李母差点去掀了人家的摊子。
林海也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个煤矿山买下来了,总共三百多亩大小,花了林海一千五百两银子,当然,真正交给官府的不过一千两而已,剩下五百两都是给李主簿的,他也要拿一点出来分润,落入他口袋的不会低於二百两银子。
连续的开销,让林海身上的资金迅速枯竭,等到九月的时候,林海身上的银钱只剩下一百两不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