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先扒拉林雨桐的肚子,瞧着是挺正常的大小,比较满意,再一生一窝真心受不了。

        两口子还没说会子体己话呢,老二来了,“这建材咱哥俩怎么算?”

        就是老四没花钱吧,也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还不起,慢慢还吧。

        四爷没说不要,“……这地我们两人肯定是顾不得过来,要么二哥帮着管着,果园打理也不费劲,二哥帮我管上五年……”

        以工抵债。

        老二却觉得沾了老四的光,就是不说这话,真到了忙的顾不过来的时候,还不是得家里的弟兄搭把手。这地横竖都得他多照管的。

        他倒是干脆:“以后这地我都帮你照看着。”不说年限。

        事实上那材料拉的多了,四爷和林雨桐喜欢住四合院,那院子还是按照四合院的样子建造的。前面一片建了两间大的门面房,建两层太打眼了,开始的时候就只建了一层平房,真材实料的,将来加盖也行。后面留了后门,后门之后又留出七八米宽的巷子来,这才是宅子。宅院就不显得长,跟普通的宅院大小差不多。这样的宅基地,盖这边的房子那是没问题,前面堂屋,后面抱厦,但四爷不爱这样的,他还是更喜欢四合院。这院子长,但不够宽,肯定是不能盖厢房了,只得前面盖了门房,后面盖了正房,正房一明两暗,两边带着角房。靠着围墙边留下两道小拱门,厕所在后面。留了男女两个,请人专门打了旱井。

        旱井是干嘛的,就是那种上面细细的口子,越往下越宽。上面用水泥切了,然后用水冲,水流到旱井里,不是就渗进去了吗?这是没有下水道的情况下,才用的笨办法。

        从门房进去,搭了一个走廊,走廊的两边种了两排的葡萄,等葡萄架子起来了,这下雨下雪的进了门走着下面都不会淋着。地面和院子都是用水泥打的,只留了中间的葡萄架还有院子两侧靠墙的两排细长的花池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