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李凌云那真诚的眼神,杨怡一口老血险些喷出,心中默念,果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咳咳,公子若是急于报答恩情,我倒是有个请求,如果公子能相助一二,今后你我恩情便可一笔勾销,也省得你舟车劳顿,运来这许多的东西。”
杨怡见他脾气执拗,也不好再拒,只得借此机会将事情解决。
李凌云眼睛一亮,拱手便道:“姑娘既有所求,在下定当万死不辞。”
“不用讲得这么恐怖,其实说来惭愧,你知道的,我家中尚有弟弟妹妹,如今都已到了读书认字的年纪,只可惜村内没什么教书先生可寻。”
杨怡顿了下,朝窗外望了一眼,继续道:
“至于私塾学堂一类,路途遥远长达数十里,两个孩子暂时还离不开我,所以能不能劳烦公子替我寻个先生来家中教导,银钱照付,便是在我那老屋里居住也是可以的。”
六岁大的孩子,正是开智启蒙的好时节,而杨怡初来乍到对元朝文字并不熟识,也算是半个文盲,因唯恐误人子弟,只得向人脉广博的李公子求助。
况且瞧他一身书香气,必能替小源小溪寻到个称心如意的好先生。
“原来如此,难为姑娘还有这种远见,此事简单极,只要姑娘点头,在下立刻便能将合适的教书先生带到你面前。”
再普通不过的乡家丫头,竟知书本知识为佳,在粮食短缺时仍能以求学为重,着实叫李凌云倾佩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