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自始至终狙杀主要目标,狙杀鬼子军官,打掉轻重机枪,狙杀投掷手雷的鬼子兵。
而轻重火力伺机支援,不必死拼,只需诱敌性的吸引鬼子兵进攻,必要时展开猛烈地反击。
如此三相结合,把士兵们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交替掩护,协同作战,一方遇危多方支援,始终让小鬼子觉得有机可乘,诱敌歼敌。
这是一个持续性的绞肉磨盘,小鬼子来多少就消灭多少,持续抗战。
相反,杨关注重侦查,随时随地掌握着战场上的每一分变化,及时地调整战术与支援,抗战分工,合理搭配,层层歼敌。
如此一来,士兵的压力锐减,仅负责分内的抗战事宜,严格地执行命令即可,在没有包袱的前提下抗战。
这是一种默契的战术,一旦达成共识,形成抗战热潮,士兵们会越打越顺手,无形之中形成为团结就是力量的战法。
李涛悟了,一直以来走不出国军教学的圈子,而这位令人憎恨的旅团参谋复苏了他的一颗战心。
以点带面,士兵才是战争的主导者,指挥官只需头脑清明,合理而缜密地指挥属下抗战即可,此为用兵之道。
时代变了,再也不是凭借蛮力与人数砍杀的时代。
枪炮火药时代,只需把握好每一名士兵的战斗,即使兵力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