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婶笑了:“小孩子都能受得,我怎么受不得?娘你放心,我爷他们路一定走得慢。谁不金贵,我那侄子都是金贵的。”
沈母还是担心,唐五婶又说起了另一个原因:“我肯定是要跟着去的,还不知道出去多少年呢。这么些年谁知道我女婿会不会在外养外室,可别回来的时候连孩子都带回来了。”
沈母心下一惊,想到要是去个三六九年的,这个可能的确会发生,立刻把忧虑全抛了,极为支持的点头:“娘一时都没想到这点。也对,虽然一般人也不能纳妾,不过养小的人多的是,不过是小的没个名份罢了。”
唐五婶点头,又说了唐五叔想跟着唐老爷子念书的事,沈母有些惊喜的问:“不是听他们的意思是不考科举么,怎么可以了?”
唐五婶笑着摇头:“谁知道了,不过以后我总会知道的。”
母女两又说了些话。
娘家回完,夫妻两一离开沈家,沈平对着妻子感叹:“这唐家真是太开明了!”
沈母点头:“就是啊,他们要是真不带蔓蔓留下她,咱们都没处说理去。咱飞女婿要是一走十几年,那蔓蔓嫁过去有什么意思?”
沈平就是这个意思,才会说唐家开明,听了妻子的话感叹着:“就是太远了。”
沈母叹了口气,反倒是安慰起了丈夫来:“就是人在李家村,一年也见不上几回。”经常能见到的见不上,和很多年见不到的见不上,区别太大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