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南窗,是一张宽大的带屉书桌,桌前一把扶手大椅,铺着薄薄的殷红金丝线绣花的松软坐垫。当然,还有一个加厚的同款坐垫被苏水潋收在了柜子里,待天气转冷就可以更换了。

        桌上一个大肚笔筒,一方砚台,一只圆肚细颈的仕女瓶,里面插着数支金桂,暗香阵阵,弥漫整个房间。

        书桌左侧靠墙角,立着一只大型的瓷质画筒,里面搁着两卷已经完成大半的水墨画,是苏水潋准备拿来绣到冬服上的画样。

        书桌右边,靠墙倚立一张大书柜,如今,上层齐整地摆放了一排线装的农事、耕种与烹调之类的技能书籍。下层三三两两地放了几本大惠国的地理志、异趣志。

        好吧,当时逛书嗣时,苏水潋只是想买些农耕方面的书籍资料,没成想,发现了几本有关当地的地理志、异趣志,就忍不住心痒痒地买下了。谁让她最爱看的就是这类讲述异国风情、异地特产、异人趣事、异物杂谈之类的书呢。三两银子又白花花地出去了。好在林司曜对此从不说她,似乎她花的不是钱似的。搞到最后,花钱的是她,心疼的也是她。

        书房兼绣房里的南北两扇窗户以及通往堂屋的门上,垂着的帘子不似卧房里的那款粉紫底的碎花棉布帘,而是苏水潋用藤草编织的卷帘。卷帘比布帘厚重有质感,但是由于藤草毕竟比棉布手感粗糙,故而不适合放在卧房。

        三间正房外,靠西首栅栏处,还有一间耳房,如今是他们俩的厨房并饭厅。虽说是耳房,里面的面积也不小。

        靠北窗的灶台是重砌的,新刷的白坯清清爽爽。灶台旁边是一个上下两层独立的碗柜。下层可以放一些洗菜择菜用的盆盆桶桶、瓶瓶罐罐,上层专门用来搁置碗碟、筷羹。

        苏水潋挑了一套仿青花瓷的四十八头六人套的碗碟羹盏,木勺和筷子是她自己用楠木雕琢的,一开始只雕了两套,后来想想万一有客人来吃饭呢,于是,又加了四套。筷身上雕的都是清一色的兰花,顶上一粒可爱的蘑菇头。木勺的勺身上是一只黄鹂鸟栖息在枝头,勺身由细到宽,直至顶端成了一片纹理清晰的扁平叶子。

        至于从山林带回的那两对筷子木勺,则成了两只狼崽的专用餐具。而它们今后吃饭的大碗,是苏水潋让冯老六帮忙打的两只楠木汤碗。

        饭桌安在南窗下。四四方方的桌子依窗而立,两把有靠背没扶手的椅子对面对收在桌下。椅子上同样铺着一层同色系的薄形坐垫。当然,这种椅子一共打了六把,以防有客人,其余四把暂时收在卧房的更衣间角落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