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炮是最早提出的电磁炮,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组成,原理是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而磁场与磁场之间会产生斥力,当加速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时,交变磁场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的磁场相互作用,将加速线圈加速到高速。

        这种模式优点很明显,弹丸和驱动线圈可以不接触,几乎没有硬件损耗,设计起来也很简单,又便于多级加速。

        但缺点也很明显,随着弹丸速度加快,系统中的反电动势急剧增大,很难克服,想要提高出膛速度会很难,弹丸甚至还可能被反拉。

        重接炮则是最近提出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线圈炮的模式加速,但在即将出磁场时断电,重复这个过程使弹丸不断加速。

        理论上能完美克服第一、三点难题,但在弹丸达到十几倍音速甚至更高速度时,断电时机很难掌控,可靠性很低。

        轨道炮也就是科幻电影中那种有两根长长通电轨道的电磁炮,发射时,弹丸后方的等离子电枢通电,在安培力的驱动下不停加速。

        这种方式结构最简单,在轨期间可以一直加速,几乎不受反电动势影响,只是在出膛时会产生非常恐怖的放电现象。

        这种模式唯一的缺点是弹丸会与轨道发生摩擦,产生非常严重的摩擦烧蚀。

        既然都到了太空,哈利肯定考虑的是打击速度越快越好,线圈炮难以克服反电动势,重接炮太过复杂,而且难以实现,两种技术所面临的实现难度都会随着弹丸速度增加而以几何倍数增长。

        所以哈利还是比较看好轨道炮,而且轨道炮还能更好的控制出膛速度,以利用星体引力实现曲线打击。

        “其实我也更喜欢这条思路--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这东西现在的最高纪录是8马赫。”菲尼亚斯调出了轨道炮的最近一次实验。

        “如果在太空进行射击,速度应该还能加快一些,炮弹质量也能增加,出膛动能应该能达到50兆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